富蕴机场“智慧服务”再出新举措推出新功能
调控必须而且迫切,然而,调控却并不容易,力度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、社会问题。
一方面,把握住调控政策的大方向,掌握好政策措施总体框架,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防止宏观政策的急速转向和过激调整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。2011年世界经济饱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、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以及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影响,各方面对2012年世界经济普遍持比较悲观的态度,国际有影响的经济预测机构相继调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。
宏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应保持适度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,最终结局如何难以预料。这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流动性不断扩张,同时目前国内货币存量仍然较大,为防止刚刚略有回落的物价涨幅再次反弹,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宜保持稳定。首先,价格水平开始平稳回落,通货膨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。
应认识到,保增长,也就是使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,在宏观调控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。此外,如何促进房价合理回归,如何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,如何应对就业总量压力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,如何扭转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滞后的局面,以及如何防范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,都是2012年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。到了2011年之后呢,这个烂摊子就丢给我们的股民了。
还有2008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和中报,我发现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,海通证券全数卖出,前十大股东中的六个券商,总共持股已经跌到了不足150万股。在过去的20年里,内幕交易层出不穷,IPO破发屡见不鲜,机构行踪诡异难觅。然而直到2010年1月,多家券商的分析师们却依然给予绿大地买入和增持的评级,随着绿大地的业绩预告频繁变脸,2010年的最后一周内,绿大地仅在4个交易日内,累计跌幅就达30%,也就是说,转眼间的工夫,17.5亿的市值就这样蒸发掉了。上市的话,就需要保荐人,保荐人在这个时候就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,推荐快要上市的公司,然后在辅导期的时候引入创投。
这个数据其实表明的是这些券商基本上已经套现离场了。我们总是认为严刑峻法就是给证监会更多的权力。
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,创投公司在投资一个上市企业的时候,它怎么样才能尽快把钱捞回来呢?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赶快上市。也就是2008年3月到4月,包括国泰君安、银河证券、华泰联合、东海证券、申银万国等,这些券商的研究员去绿大地公司做调研,回来之后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,它们是怎么撰写的报告呢?我举个例子,比如说国泰君安,调研回来后,它就将中性评级提高到了买入评级,而且把目标价定为65元。有读者可能会发问了,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,可以解决这个铁三角的关系?我认为,这个是需要很大决心的。对于这个所谓的内幕交易,我们目前的惩处力度向来是不够的,一直到了2010年的11月16日,我们的五个部门,包括证监会、公安部、监察部、国资委、预防腐败局,才推出举证责任倒置这个制度。
这个铁三角究竟是谁呢?其实也没什么好奇的,就是我们股民所说的庄家。怎么调呢?这个绿大地挺有意思的,它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回调,什么理由呢?它说云南从2009年7月份以来的旱情天气,导致公司思茅基地造成一定的存货损失。怎么保护?我这里有个数据,第一届的考试,也就是2004年3月份,通过率达到了39.64%,而在2010年的考试中,报考人数为3183人,只有31人通过了考试,通过率不到1%。因此,这已经不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,而是我发现多了一个铁三角,它才是真正的主谋,真正操纵着中国的股市,而它的目的也很明显,就是图利自己,而不是图利股民。
至于其他人,不管你有多么高的专业水准,你都别来瞎掺和了。自2010年11月,A股遭受重挫以来,指数一路下行萎靡不振,全年表现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背道而驰。
那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保荐人呢?按照国外的做法,一定是一批声誉卓着、富有经验、富有社会地位、珍惜自己名声的人,可以说,这些人是在用自己的名誉来保荐这家公司,大家看到的这个人应该特别有公信力,而且大家会认为,被这个保荐人推荐的公司一定是好的。各位知道这个酬金是多少吗?我告诉你,对于一个项目的保荐人或者项目组来说,他们所获的报酬少则几十万几百万,多则就是上千万。
所以,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老百姓,就是我们股民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。也就是说,在引进创投的时候先收一笔,然后等到上市之后创投退出的时候再赚一笔。另一个方面,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可能有很强的利益联盟。因为目前整个中国的监管思维是不对的。我在几年前曾经批判过很多上市公司的做法,包括科隆、德隆、海尔、TCL、长虹、三九、联想。面对越来越看不懂的A股市场,中小股民该何去何从?谁能为他们保驾护航?我在新书《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》中指出,股市的监管,必须以中小股民的最大利益为前提。
进入 郎咸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股市 。在中国,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受到惩罚吗?当然不可能的。
炒作起来之后,它们就开始减持。那是不是说这种制度推出之后就能够制裁大股东?我对此深表怀疑。
还有这个券商的问题,上面说到的绿大地的话题,你说这个数据是公开的数据,我都能搜集得到,证监会搜集不到吗?那你怎么就没有任何态度呢?对这些绿大地的券商你没有态度,对于它的保荐人没有任何态度,那我就起疑了,你们到底什么关系?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微妙的结合?因此我今天可以说,我们整个股市走到现在,是一个偏差越来越大的股市,根本没有把监管的本质搞清楚。但我请问,考试通过的人,就一定是声誉卓着、具有公信力的人吗?他们真的有能力推荐股票吗?要知道,考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,我们的证监会有什么资格发明这样一个考试,来决定谁有资格担任保荐人?只有我们股民才能决定谁做保荐人,也只有我们股民才能评判谁是好的保荐人。
各位知道为什么吗?如果我们用这种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查的话,是不是就得首先认定它是内幕交易?那如何定义内幕交易?理论上说是利用自己的内幕信息赚取利润者就叫内幕交易,那实际上你怎么抓呢?这是非常高深的高科技,我们根本抓不到的,这才是问题的所在。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股票市场呢?对此,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。所以当他们想推动公司上市的时候,那种狠劲是不遗余力的,因为他们不受任何约束,各位懂我的意思吧?他们还不如大股东,因为不管怎么讲,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,还要受到锁定期的限制,而保荐人是不受任何限制的。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?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,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,如果到最后这个股市不能让老百姓赚钱,还要股市干嘛?所以说在我们股市里面,中小股民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伸张,什么时候能够由中小股民说了算,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股市,但是就目前这种状况,要达到那样一种健康状态,是需要走一段很长且很难的路。
大概我们中国人都特喜欢考试,也都考习惯了。那究竟是哪些人在坑害我们股民呢?在这个事件中,券商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?我们看下绿大地2007年的年报,在绿大地上市的时候,海通证券、兴业证券、裕阳基金和国泰君安分别买入了188.61万股、65.96万股、50.94万股和25.76万股,这些券商、基金公司就是先通过这样的方式,把股票炒作起来的。
在企业迅速上市之后,再掠夺一把。铁三角的第三环节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了。
我告诉各位,现在的中国股市,一方面,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,我们的投资者,也就是买股票的人,实际上不应该叫投资者,更多意义上,应该是投机的成分更大。所谓严刑峻法,是给中小股民更多的权利,而当它违背了中小股民意愿的时候,就能动用司法的力量来保护中小股民说话的权利,这也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股市。
我举个例子,2010年,绿大地被冠以A股历史上信誉度最差的上市公司,这只烂股票究竟有多么不靠谱,我们先看看它的让人怎么看都看不懂的机构报告:2008年3月至4月,多家券商撰写报告,推荐买入或增持绿大地,这让上市两年后的2007年和2008年的绿大地的存货节节攀高,分别达到了2.6亿元和3.3亿元。到最后受到惩罚的基本都是我们小股民,大股东早就透过内幕交易之类的方式退出了。我们的保荐人呢?很可怕的,只要通过一个考试就行了。我们应该根据保荐人过去的习惯、过去的业绩、过去所推荐的企业来评判的,这才是真正的考试,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考试。
这些分析师和券商,本来应该是最具专业素质的,最具职业操守的,现在竟然一起来忽悠我们这些中小股民。所以,对于保荐人来说,他唯一的目标也是尽快让企业上市,因为上市之后,他就可以拿到酬金了。
不经意间,一股新兴的势力正在悄然形成,影响市场前进的坐标,这些利益集团所有的目标就是图利自己。而且,各位有没有认真分析过,我们的证监会和这个铁三角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?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暧昧?拿保荐人来说吧,就这个制度来说,我都能看得出其中的猫腻,证监会的官员比我聪明得多得多,他们能看不懂吗?那为什么还推出一个保荐人制度?这就应该由他们来给各位解释,而不应该由我来分析。
其实也正是因为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保荐人的稀缺,才使得保荐人成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。其实,我对绿大地的这种做法也没有感到意外,我感到意外的是那些忽悠我们股民的、真正从中获暴利的人到最后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。